喜乐的心乃是良药;忧伤的灵使骨枯干。(箴言17:22)
你曾经有过杞人忧天的经历吗?比如:假设有一天早晨起的太晚了,你不仅会想:“糟糕!起的太晚了,一定会碰上大塞车,上班肯定会迟到。如果到的太晚,老板肯定会对我不高兴;要是他气炸了,说不定会要我走人,万一我失业了,房屋贷款、还有一大堆等着支付的信用卡账单该怎么办?要是不能及时找到工作的话,不但信用破产,房子也会被查封。房子如果没了,我要住往哪里去?没钱又没地方可去,我一定得挨饿,搞不好还会饿死街头呢!而这些都是起因于今天这么晚起!”
也许你会觉得这一路推演下来未免太夸张了点,没错,是稍微夸张了点,不过,类似这样的杯弓蛇影你绝不会没有过。为了明天会更好,每个人无不战战兢兢的过活。谁都害怕今天所有的一切明天会换化成泡影,所以这样的恐惧感就油然而生了。
虽说适当的恐惧感可以成为促使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,没有了它,大多数人就失去了激发自己向上的原动力,也就是没了奋斗动机。但是过度恐惧,却也不是一件好事,只会让我们成天忧心,久而久之成了习惯,甚至内化成个人的性格,变成无事不忧,无事不虑,反而束手束脚让你什么事也做不了。
汉里斯是波士顿史蒂芬大饭店的总裁,然而他却因为常常忧虑发愁而得了胃溃疡。有一天晚上,他的胃出血了,被送到芝加医院理。在医院里,有三个医生对他进行会诊,其中有一个是非常有名的胃溃疡专家。他们一致认为汉里斯是“无药可救”了。医院里只能吃苏打粉,又要洗胃。
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了好几个月……最后汉里斯对自己说:汉里斯如果你除了等死之外,没有什么别的指望了,不如好好利用你剩下的这一点时间。反正最坏的也不过是死,而你现在没死,还应该做点什么。
汉里斯一直想在死前环游世界,于是他决定马上行动。当他告诉医生他的计划时,他们都大吃一惊。医生们警告他说,如果他真的环游世界就只有葬身大海了。“不会,我不会的。”汉里斯回答说,“我已经答应过我的亲友,我要藏葬我们老家的墓园里,所以,我打算把我的棺材随身带着。”
汉丽斯真的买了一具棺材,把它运上船,然后和轮船公司安排好,万一他死去的话,就把尸体放在冷冻仓里,一直冷冻到回到老家的时候。于是汉里斯开始踏上了旅程。
在旅途过程中,汉里斯抛开了一切忧虑,专心享受着最后的时光。渐渐地,他不再吃药了,也不再洗胃了。不久之后,他任何食物都能吃了,甚至包括许多奇奇怪怪的当地食品和调味品。几个礼拜过去后,他甚至可以抽长长的黑雪茄,喝几杯酒。多年来汉丽斯从来没有这样享受过。甚至后来遇见台风他也没有为此忧虑过。
汉里斯在船上和不同的人玩游戏、唱歌,晚上聊到半夜。当船航行到印度后,汉里斯发现回去之后要处理的事情,和在这里见到的贫穷与饥饿比起来,简直像天堂与地狱之比。因此,他停止了,所有的无聊的担忧,觉得非常的舒服。
回到美国后,他几乎完全忘记自己曾患过胃溃疡。他马上回去工作,并且开始期待每一天的到来,此后他再也没有犯过病。
汉里斯的经历告诉我们:忧虑是一剂慢性的自杀毒药,克服忧虑的最好医师只能是自己。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,希望也不会放弃我们。
我们应该相信自己,因为在这世界上,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,所以你该相信自己。那为什么你会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呢?因为你所做的事别人不一定做得来;而且你之所以是你,毕竟是有一些相当特殊的地方,我们姑且称之为特质吧。而这些特质又是别人无法模仿的。
既然别人无法完全模仿你,也不一定做得来你能做的了的事,试想,他们怎么可能给你更好的意见?他们又怎能取代你的位置,来替你做些什么呢?所以,你不相信自己,又有谁可以相信?
况且,每个来到这个世界的人,都有与众不同的特质,所以每个人都会以独特的方式来与他人互动、进而感动别人。要是你不相信的话,不妨想想:有谁的基因会和你完全相同?有谁的个性会和你一丝不差?
基于这种种重要的理由,我们相信:你有权活在这世上,而你存在这世上的目的,是别人无法取代的。
不过有时候别人(或者整个大环境)会怀疑我们的价值,所谓三人成虎,久而久之,连我们都会对自己的重要性感到怀疑。请你千万千万不要让这类事情发生在你身上,否则你会一辈子都无法抬起头来。
祝大家新年快乐,万事如意,心想事成。
“所以我告诉你们,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,喝什么;为身体忧虑穿什么。生命不胜于饮食吗?身体不胜于衣裳吗?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,也不种,也不收,也不积蓄在仓里,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。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?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(或译:使身量多加一肘呢)?……所以,不要为明天忧虑,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;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。”
(马太福音6:25-27,34)